说历史:抑李扬左
在西征之后,左宗棠被招入军机处,不是因为他的功劳大,因为,曾国藩功劳也大,也没有进军机。左宗棠能入主中枢,主要是西太后借他来制衡恭亲王奕䜣和李鸿章。这个女人,要说治国理政,倒不见得有什么高见,但是,玩弄权术,却无师自通,高明得紧。
不过,左宗棠这个人,其实不适合在朝廷里公干,因为他仅仅是个举人,一出道,就主持军务,从来没有在朝廷里干过,对于朝廷礼仪,官场里的名堂,一概不知。加上自打征西得胜,沾沾自喜,只要有空,就会跟人谈他在西域过五关斩六将那点事儿,不厌其烦,但听的人可是要烦了。
所以,在军机处里,他只要在场,就是搅合,搅合得大家什么事儿都干不了,害得恭亲王奕䜣不得不悄悄告诉军机章京,有事尽量瞒着他,反正他也是个棒槌,瞒也就瞒了。成日沉湎在自己莫大功劳里的左宗棠,只要有人听他吹嘘自己的战绩,别的,也就无所谓了。
但是,朝廷的礼仪问题,在左宗棠却是个大事,清朝的规矩大,入朝每一步怎么走,衣服和姿势该怎样,讲究特别的多,这些事儿,左宗棠是一概不知,但是,西太后对他高看一眼,仪式出错,错就错了,别人看笑话,也奈何不了他。但是,有次皇帝的千秋节,左宗棠上朝贺拜,居然迟到了。大清没有国庆,皇帝的生日所谓千秋节就是国庆,在这个当口出错,换做别人,一定会丢了乌纱帽的,但是,大家却没有说什么,清流一干人等,如果是李鸿章,大家早就一窝蜂攻击了,可是,对于左宗棠,谁都不说话。
但是,当时的礼部尚书延熙却不干,延熙是个很轴且自负之人,自以为做礼部尚书,就是朝廷的礼臣,凡是涉及礼仪的事儿,他都得管,曾经在西太后拜谒东太后陵寝时失礼,还跟西太后较过劲,所以,这一回,他上了一个奏折,参了左宗棠一本。
左宗棠的错,错得明晃晃的,人家礼臣该管,也管得不错,但是,却惹恼了一个亲王,这就是光绪的本生父醇亲王奕譞。奕譞一辈子,一直小心翼翼地奉承自己这个大姨子西太后,他知道让左宗棠入军机,西太后是什么意思,所以,在延熙上奏之后,他马上跟了一奏,弹劾延熙,说左宗棠功劳大,年岁老,延熙不该吹毛求疵,小题大做。
西太后原本就不打算处理左宗棠,但左宗棠错得太离谱,礼部尚书发话了,话又说在理上,正在为难,醇亲王这个折子到了,于是乎,延熙反倒挨了一顿训斥,这个事儿,就这样过去了。
后来,还是左宗棠自己干着干着,觉得没意思了,要求外放,于是,被派到了南京,去做两江总督去也。恭亲王奕䜣不久也被罢免,剩下一个李鸿章,要用他干事,牵制他的,则有朝中的一干清流。
赞(1)
|